苏炯龙博士在西浦的十一年:做学生科研路上的“摆渡人”

2025年05月12日

2025年,是苏炯龙博士加入西浦的第十一年。

十一年间,他在西浦深耕乐发lv与科研,曾担任西浦金融数学专业负责人,推动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助力学生扎实打好学术根基。2018年,随着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正式创立并启动乐发,苏炯龙博士主动投身融合式教育创新前沿,加入西浦太仓校区的筹建团队,出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负责人,见证并引领了这一新兴学科从零起步、逐步成型的过程,为一届届学子打开通往世界名校与科研高地的大门。

他是学生眼中的“科研伯乐”,更是融合式教育理念的践行者。苏炯龙现任乐发lv利物浦大学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高级副教授、教育研发院主任(Director of ERDI)。在他看来,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是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他说:“我最大的成就感,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与学生并肩同行的探索,看到学生一步步实现蜕变成长。”

苏炯龙博士在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

科研从大二开始

苏炯龙博士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多年,曾任教于英国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以及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自2014年加入乐发lv利物浦大学以来,始终坚守着一份教育初心。他常说,自己最重要的三件事,始终都围绕学生展开:带学生参加竞赛、冲击国际顶级会议、参与真实科研项目。

“我喜欢带小团队,这样可以精细化指导。我带的学生,有的从大二就开始做科研,后来一路走向直博、拿到奖学金、出国深造。每一个成长的转折点,我都在他们身边,参与其中,这种感觉特别满足。”

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不断在国内外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屡次斩获全国二等奖;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他的学生团队分别获得特等奖和特等奖提名。

他指导的博士生团队在全球瞩目的第8届眼科医学图像分析研讨会(GAMMA挑战赛)中斩获世界第二;此外,多支本科生队伍在Kaggle大数据竞赛中获得银牌,他所指导的团队也于2025年包揽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智能视听专项赛一等奖、全国特等奖以及“集萃杯”西浦全球创业梦想家大赛特等奖等荣誉。

在课程乐发lv方面,苏炯龙老师目前主讲大二阶段的核心课程,从神经网络、统计学、编程到数值方法,他坚持“以项目为导向”的乐发lv理念。不同于传统“照本宣科、从第一页教到最后一页”的模式,他更倾向于先设定一个真实问题或项目课题,再将知识模块嵌入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以致用。

高质量的乐发lv使他荣获2016-2017学年乐发lv利物浦大学年度乐发lv奖“杰出教师奖”(Winner of the 2016-2017 Annual XJTLU Teaching Prize for Outstanding Teacher)。

Winner of the 2016-2017 Annual XJTLU Teaching Prize for Outstanding Teacher

“我希望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为了考试。”

为此,他积极推动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他会和博士生一起组成科研小组,并在学生群中主动发布机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随时联系我,我基本是7x24小时在线。”截至目前,他已培养超过10名博士生,并通过他们的推荐,不断吸纳优秀的本科生加入科研团队,一起做研究、写论文、冲顶会。本科生作为未来科研领域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他们能更早地接触前沿课题,为今后独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过程中,本科生的学术思维的培养、科研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导师在背后的悉心指导,从问题抽象、模型建立、公式推导直到实验论证,导师在实践指导中,定期开展研讨,紧扣每个细节,团员共同努力,通过合理分工与协作,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任务,力争做到完美。

至今为止,本科生已经参与并完成多篇AAAI、NeurIPS、CVPR等CCF A类会议文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三学生陈喆,是一位从大二就开始参与苏老师科研团队的本科生。大二时所参与的项目成果论文,被医学图像分析领域顶级会议之一MICCAI(国际医学图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干预会议)接受。去年暑假期间,她还前往北非摩洛哥参加会议,以本科生的身份现场汇报并展示研究成果。

回顾这段经历,陈喆说:

“作为本科生参加MICCAI,是一段让我受益匪浅的旅程。在这次会议中,我不仅有机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学习,还第一次站在国际学术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次经历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坚定了走科研这条路的决心。”

陈喆在北非摩洛哥参加MICCAI会议并现场汇报研究成果

在苏炯龙博士看来,尽早把学生“推”入真实的项目之中,可以真正激发出他们的潜力和热情。在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融合式教育的框架下,参与真实项目、产学融合的场景式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成长,在挑战中突破,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

从学生中“挖宝”

谈起印象深刻的学生,苏老师滔滔不绝。

张昱轩是他在大一就“相中”的学生。“当时我亲自邀请他来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习,也一直在跟他保持沟通。我告诉他,学大数据可以做很多事,他确实也很有潜力。大一时就和团队在2022赛季RoboMaster全国机甲大师机器人大赛中斩获国家一等奖,这也是西浦首次在该赛事中获得国家级荣誉。他在本科毕业阶段也收到了中国AI巨头——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智谱AI)的算法工程师的录用通知。”

在苏老师眼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未来已经不再局限于技术圈,而是深入到医疗健康、智慧城市、金融风控、制造升级等几乎所有行业。“现在每个行业都在找‘懂数据的人’,未来社会的每一个决策都离不开数据支撑。”他说,“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技术人才,而是能用数据推动行业进化的创新者。”

苏炯龙博士本身就是跨学科成长的典型。他的学术背景跨越、信息工程学、数学、统计学与自动化控制与系统工程。这种“数学+技术+工程”的交叉背景,为他后来在大数据领域的乐发lv与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医学AI与智能健康等领域,并将这一思路带入课堂,带领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把抽象算法落地到具体应用中。

“所以当我看到像张昱轩这样的学生,我不仅是想带他参与一个项目,而是希望他能真正理解,数据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而那些已经走向世界的学生,更是他心中“种子开花”的例证——周书敏博士去了英国汇丰银行担任金融数据分析师,宋思凡博士去了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王金峰博士成为昆明理工大学助理教授,王悦博士则以特聘正教授待遇入职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3届博士生宋思凡(左二)与苏炯龙老师(右二)及导师们合影

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创建者之一,苏老师至今仍记得2019年迎来第一届142位学生时的场景。“那时候专业刚成立,学术老师只有我和李华康老师两个人,学生其实是凭着信任选了我们。”

如今这个专业已有五届学生,总人数超千人。他带过的本科学生,有的去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顶尖学府深耕人工智能相关科研,有的在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从事高端技术岗位。

 

2023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毕业典礼

“我记得当时跟他们说:你们信任我们,我们就不会让你们落下。现在回头看,我们做到了。”

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乐发负责人,苏老师每年都会负责运营约6个超200人的乐发微信群,日常解答问题、录制专业宣讲视频、分享学生案例。他说:“有时一天就要处理上百条消息,但我乐在其中。做乐发是一种责任感,也是一种信念。”他也会走访位于衡水、石家庄、哈尔滨等地的全国重点中学。

“我要把我们做的事情讲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和我们的前沿专业。”

融合式教育:不仅“学”,更要“做”

苏老师说:“真正的融合式教育,不是简单的企业参访,而是要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解决真实问题。”

如今,苏老师不仅负责乐发lv与乐发工作,还深度参与教育质量保障与课程体系建设。他积极推动真实项目在课堂中的落地实践,鼓励学术老师将企业需求、社会痛点融入乐发lv,打造跨学科、跨场景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大四课程中,助理教授刘洪斌博士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围绕海之韵(苏州)有限公司合作的无人船项目开展研究。这一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AI工程能力,也让他们切实参与到了一个从概念到原型的完整技术开发流程中,实现“乐发lv即实训、学习即应用”。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校园

作为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苏炯龙博士也在积极参与学院未来的发展规划与战略转型。当前,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正全面布局“AI+行业”的发展方向,构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的融合生态,着力打造面向未来的产教融合样板。这一战略聚焦医疗健康、智慧城市、数字文旅、生物计算等关键领域,致力于推动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深度结合。

为此,今年年初学院正式启用五大“AI+”实验室:无人船实验室、苏州多模态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元宇宙科研实验室、数字健康AI实验室和生物医学AI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不仅服务于科研和乐发lv,更为学生搭建了前沿探索与技术试验的真实场域,是融合式教育理念在空间层面的重要落地。

苏炯龙博士(右二)参与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实验室竣工剪彩仪式

在科研与企业合作方面,苏炯龙老师也正牵头与深圳无芯科技共建“西浦-无芯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专注于情感计算与智能机器人方向。该实验室不仅服务科研合作,更是学生科研孵化和项目实践的桥头堡。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不同,该实验室将人才培养纳入合作体系之中,鼓励学生深度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目前已有3名本科生通过该平台进入企业实习,其中部分学生已在企业团队中工作超过半年。

“企业和我们一起培养人才,学生也能更早适应真实的行业环境。”苏老师说。

在本硕专业设置上,继去年成功开设人工智能硕士专业后,学院计划于今年正式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涵盖从本硕博学习、科研训练到行业实践的全链条发展路径。


尾声

“我喜欢做‘摆渡人’,陪着他们从一个阶段走向下一个阶段。“

过去十一年,他陪伴一届又一届学生从“第一次写代码”到“站上国际顶会的舞台”,从“本科小白”到“世界名校”。苏炯龙博士用自己的方式,在一所年轻大学里,默默耕耘。

他说:“学生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每一位愿意相信、愿意尝试、愿意突破的年轻人,都是西浦真正的‘未来科技创造者’。”

 

记者:王诗槐
部分内容及图片提供: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
摄影:王诗槐
新媒体:王诗槐
审核:张晓军、许晓旻

 

2025年05月12日

【网站地图】【sitemap】